close

( 轉載請註明出處)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長安西路39號 中山地下街4號出口)
時間:2008/2/23~ 4/13


藝術家簡介
moca官網說
    林冠名,1981年生於台北,現就讀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2006、07年開始活躍展出於北京、上海、福岡等地,是臺灣新生代創作者中活力十足、創作力豐盛的一位。首度進入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個展中,共展出七件錄影作品,包括兩件全新創作。



策展緣由、展覽簡介
MOCA官網說 
    林冠名的錄影作品,在低度科技中展露出高度的詩意。排除了承載明確訊息的社會性影像,取經自然為空白畫布,以最簡約的表現手法開啟對錄像二維性、紀實性,及人的時空經驗的挑戰;呈現那稍縱即逝、難以言說的片刻,對影像過度消費的當下趨向提出反駁。
    林冠名的作品沒有清楚的脈絡與強烈社會性格,逃逸於語言框架的捕捉,一幕幕的場景變換宛如微風掠過,撩撥觀者內心的微型感性。在自然風景中人為行動的一瞬介入,暴露出現實與想像的間隙,讓觀眾理性的經驗連結失效;在無所去向的失神瞬間停格。



============================== 作品導覽 ==================================

前言

    林冠名很喜歡水。喜歡靜靜的一整個下午看海觀湖。用最簡單的器材,把身邊影像紀錄下來。相較於現在我們身邊的電視影片,充斥著許多被計畫好的影像,不管是新聞到戲劇。例如拍一段偶像劇在場景用具燈光的要求很多。

    林冠名用簡單的器材,甚至就只是台V8,紀錄下身邊偶然遇到的那心中小小的悸動。帶出一種心靈微型的感受。欣賞他的作品,你會有種很單純的感覺,因為他就只是影像,沒有周密的算計,沒有繁雜的劇本,他帶給你的就是我們身邊發生的事情,用影像呈現出當時最簡單的感動。
很可能一個東西觸動了他的心,他單單想表現的就是那種有如攝影機發明、人類單純想紀錄下來的那片刻。

    整個展覽中強調偶然性。去遇見一個作品那樣的微妙。




第一件作品開始
【難以計量的機率問題】

    這個作品是他拿著攝影機,對著海面上一個地方放大去拍攝。一開始時畫面拉得非常近,他發現這片海中似乎有人溺水了。他再把鏡頭拉遠一些,發現又好像不是。當鏡頭拉到最大,他才發現不過是有一些人悠游地在海中游泳而已。
    
    在這片不淺的海洋中,怎麼會有人在游泳呢?是怎樣的動力讓這些愛好人士選擇在這樣的地點只穿著泳褲蛙鞋地游泳勒?這樣安全地享受悠游的樂趣,和發生危險只在一線之隔,彷彿難以計量的機率問題一般,那樣的無人可解答。
 
    或許你可以想說,當我們鏡頭拉得越近,越想要看到事實時,其實並不一定能夠看到它的真相。反而你要拉遠一點,或許你才能看到它真正的情況。


【飛了之後】

作品說明 ( 引自當代館網站)
    我的錄影創作還能說什麼以及回應什麼,就以單純的影像還可以是什麼。如果「少即是多」還可以成立(相較於美國藝術家Matthew Barney龐大製作的跨領域藝術創作),我希望在我們所處的日常生活中,用影像錄下我與環境相處的片刻。這一片刻並不是隨手所拍攝的「留念」形式,我想去處理那稍縱即逝的時間,然後在這背後去提出什麼是「稍縱即逝」?是影像自身(時間性),還是影像內容。在當下世人慾望消費飽滿的情境之中,「稍縱即逝」成了很容易被忽略(更須重視)的議題,這無非單單只關於「消費」,而是這「稍縱即逝」已被我們官能性的直覺反應直接忽略。

文的覺得
    一片安靜的山水。有鳥鳴、藍天。這樣寧靜的世界,是否太安靜了些。作者想為這片寧靜的森林山水,做出他的一種參與。他施放了一個黃色氣球,彷彿義大利藝術家封塔那(Lucio Fontana)用刀劃開畫布的感覺一樣,有種感覺觸動了我的心。林冠名突襲了這片靜默。




【反覆、軌跡和延異】

    同樣是台灣一個深山中的不經意作品。林冠名來到風景區的一個湖邊,赫然發現有位大叔正獨自在游泳。一個人來到危險的深山游泳,他覺得很不可思議。萬一要是出事了沒人知道怎麼辦? 他把這段錄下,並做一些小處理。
        畫面中游泳的人,只被他當作一個元素。一個湖面上的浮游物。當他用倒帶或前進後退,這個空間彷彿在現實空間之外一般。




【外木山】

作品說明 ( 引自當代館網站)
    時間對影片而言,是不構成任何威脅的,它能恣意地在影像的二度空間流動,就如同人在水面上游泳一般,只要給定一個不會沉下去(逝去)的條件,其實世界是如此美好而自由的。也就是說,生命的自由不過就是沒什麼好損失的,如此而已。

文的說明
    作品中,你會發現一共有三個時間。一個是岸上靜止的人在觀望著,第二個是海面上緩慢的海潮移動及浮載的泳客們。唯一是正常時態的就是畫面中的時鐘。




【零碎的愜意】

    兩個影像,一個在海邊打高爾夫球,一位在有砂石車經過的湖邊風帆。
    
    在台灣,似乎有很多人的運動都是在不恰當的場地。海邊打高爾夫、疑似工業用湖的地方風帆等都是他在台灣所捕捉到的畫面。風帆在台灣是近年才興起的運動,這項運動再國外已經十分成熟,台灣總是慢了國外很多拍。

    影像中的loading 與buffering ,就像我們再網路上看影片時常出現的一個符號。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在下載、等待想要的影片呈現。影像中loading 出現的時機,也就是林冠名覺得那位運動人該去修正他的動作的時候。





【在記憶中】

    諾大的畫面,綠色與墨黑色的浪。你覺得像什麼? 岩漿? 鯨魚? 或者是什麼。這件作品是林冠名完全偶然下拍到的畫面。畫面中的那片東西,其實是漁網。是的,它是在海面上飄起來的漁網。會拍到這畫面也是林冠名在海邊取景時偶然捕捉到的。被「漁網怎麼會飄起來?」的印象引導拍下它。

    後製部分,林冠名對影像做顏色上的調整,以及一百八十度的翻轉,讓這片飄起來的漁網有另一番的生命以及想像。
靜靜的浪潮,海面下的薄膜。




【僅僅如此這般的游】

    這件作品也是大家常常走過去忽略掉的作品。有如投影機開機的亮眼藍色,彷彿什麼都沒有般的投射在幕上。
    仔細一看,發現有個小人兒在游泳。
    這件作品是本次七件作品中唯一用非影像的處理。僅僅10px 的小人兒在一片廣大的海洋中游泳。利用電腦運算程式,讓小人隨機的出現在螢幕中。
    在科技瀚海中,人是很小很小的。就像作品小人兒一般,沒有開始沒有結束沒有規則的在這片科技海中游著。







參考網站
台北當代藝術館
http://www.mocataipei.org.tw/_chinese/showweb/02_detail.asp?ID=54



轉載請留言告知 內容請勿擷取修改

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inkchange 的頭像
    pinkchange

    Angelus Novus

    pinkchan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