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醫生這事講求緣分,名醫難得約上診,約上了也不一定願意持續醫妳這個病人。也可能醫生不得病患的心,即便醫術再高明,仗著高明而實行父權跋扈的,把權力當醫藥費的,我寧可病久一點也不給醫。醫生當然也少一個病人少一點煩心。反正醫生多少不那麼為錢工作(其實還真不一定)。
非城市的小鎮,醫療資源本來就不如城市的醫院,窮鄉僻壤的有錢人都相信大醫院品牌,看病都要進城去;不能移動的農民們,更多選擇就近的。例如東勢小鎮就這種麼一家婦產科,老醫生當然可說經驗老道,但儀器設備的不足是不爭的事實,甚至某些治療方式似乎還停留在二十年前,令人不安。鄉村大夥都到豐原台中去做產檢、生產,住在鄉下就是有這種須付出的代價。
許多高明的醫生不但醫身也醫心,數十萬的閱人次數,養成看人的火眼金睛,知道病人的病徵也知道病人的性格,雙雙對症下藥,讓人看完身病也得到心鬱的消解。
之前幾次看診,經驗都很不錯,推薦潘耳鼻喉科給台中東勢的鄉親。
幾次感冒生病,醫生都會仔細確認是哪種類型的感冒。
其實很多醫生都知道,普通類型的感冒,吃藥是沒有幫助的,頂多減緩症狀,但對治本的康復是沒有幫助的,反而害身體無法產生抵抗力。
但在台灣立意良善卻被濫用也造成醫護負擔的健保制度下,醫生大多還是會在各種考量下幫你開藥。
而潘耳鼻喉科的潘醫師,是東勢唯一一個在評估病人身體狀況之下,不開藥給我吃感冒藥的醫生。只叮嚀我多喝水、多休息、補充蛋白質跟~~(其他細目我忘了),病情也在數天內好轉康復。
另一次印象深刻的看診經驗,是我的右耳,突然發生不間斷的耳鳴,聽力變得不太清楚且持續一兩天,便到東勢另一家耳鼻喉科看診。但那位醫生診間可能是因為小朋友多、病患多,醫生在短時間內對數位病患做治療,所以看診的情況變成,同時有好幾位病患與他們的家人在同一個空間,跟著醫生的眼睛與耳朵,同步收聽我的症狀,觀看我在診療椅上被檢查的身體,讓人感覺缺乏隱私。光是這樣的看診情況,就讓我不願再到這家醫院了(該醫院也樂得少一位位我這種病人)。再者,在多樣檢查後,該醫生一直找不出我的問題。耳鳴依舊,後來才到潘耳鼻喉科看診。
潘醫師一開始也做了許多物理性的檢查,只發現耳朵內外都只是各種正常,沒看到任何異狀。在疑惑之後,醫生突然問起我的生活細目,關於我的工作壓力與睡眠起居,以及是否有其他身體症狀。是的,醫生判斷耳鳴情況其實應該來自於心理壓力與紊亂的睡眠。於是做了對應的儲處置與開藥。在一旁的醫師娘也順便簡單問候,教我哪些方法可以改善其他身體部位的問題---重點是,這些方法其實都很簡單又便宜,照顧身體的方法其實隨手可得。如果同樣症狀又再度發生之時,我也可以照著當時醫生說的方法來改善,不需要小病跑醫院。通常,在實行那些簡單的方法之後,情況就會很快好轉,在我這種年紀,我這種職業,我的身體狀況,其實也就只是要多吃些營養食物和幫助消化的東西,實行足夠的運動頻率,更重要的是懂得適時排解壓力。
從最簡單的深呼吸做起。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