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Fiona Cheng 鄭惠文
(原刊於藝術家雜誌491期,本文更正當時寫錯細節的版本)


傳統上孟加拉有六個季節,但因氣候變遷只剩下三個。今年的冬季特別冷,對來自北方的人來說恰巧是舒適的。我們穿過三座金屬探測門的其中一道,女性保全要求翻看我的背包,說「香菸跟打火機禁止進入」,便把朋友剛拆的煙及火柴盒拋到一旁的垃圾桶。藝廊空間穿梭著身軍裝打扮的保全,目光銳利地掃視觀眾,似乎保護作品之外也警戒場內的參觀者。

這裡是孟加拉國首都達卡(Dhaka)的二月5日,達卡藝術高峰會(Dhaka Art Summit, DAS)的第一天,這場為期四天的藝術展演號稱「南亞最大非商業藝術平台」,自2012年由桑塔尼藝術基金會(Samdani Art Foundation)創辦,每雙年舉行一次,今年則是第三屆。豐沛的活動企劃填滿每天的每時每刻,包含十七項個展計畫、藝術論壇、電影連續放映會、新書發表會、行為演出、批判寫作陣營研討會,以及多個由權威機構策展人策劃的聯展、回顧展等,相對於印度藝術博覽會、斯里蘭卡柯倫坡雙年展(Kochi-Muziris雙年展大概不是他們的對手),強力以「研究基底」、「非營利」爭奪南亞藝術的發言代表權。

有別於第一屆以孟加拉本土藝術家為主的策展,也有別於第二屆把重點放在南亞區域,本屆的DAS迎來多位歐美權威機構的策展人操刀。DAS發起人桑塔尼(Samdani)夫婦Rajeed與Nadia,擁有收藏現代藝術及大師作品的家族傳統,即使投入當代藝術收藏與資助的時間不算非常長,但很快就以資助身份加入藝術權威機構,不僅成為泰德美術館南亞及國際藏購委員、紐約新當代藝術博物館的國際領袖理事會成員,還能夠在威尼斯雙年展的感謝牆上看到他們的名字,更入選2015年《藝術評論》(Artreview)雜誌2015年全球藝壇百大權力人物及藝術網(artnet)全球前200大藏家。從本土大師起步的藝術收藏走向大力擁抱當代藝術的全球主義,並在主流藝術場域中建立人際網絡,並企圖增加南亞藝術的影響力。

於是你看到蘇黎世藝術館館長策展的桑塔尼藝術獎(Samdani Art Award)、龐畢度中心策展人策劃孟加拉建築大師展、大都會美術館新任策展人策劃南亞電影專題、泰德美術館助理策展人以孟加拉科幻小說為主題編織的南亞藝術展,以及與紐約魯賓藝術博物館策展人、亞洲藝術文獻庫研究員、古根漢策展助理等歐美亞洲藝術權威機構合作的歷史性回顧展《倒帶》(Rewind),從版畫、繪畫、雕塑、攝影、錄像及紡織品探索整個南亞1930年代到80年代末的抽象藝術發展歷史,展示南亞藝術研究的精華入門。

DAS16_Rewind_Monika-Correa_Rashid-Choudhury_0058《倒帶》(Rewind)展場一景。curated by the Samdani Art Foundation along with a team including Beth Citron (Rubin Museum), Sabih Ahmed (Asia Art Archive) and Amara Antilla.


十七項委託創作/重製的個展作品,皆由桑塔尼藝術總監戴安娜·坎貝爾·貝坦克特(Diana Campbell Betancourt)主持,這位美籍策展人是打響桑塔尼基金會、串連西方藝術權威機構的重要人物,達卡藝術高峰會自她加入的第二屆以來,影響範圍從南亞一下連接到西方權威藝術世界。除了孟加拉新銳藝術家慕尼.瓦肆夫(Munem Wasif)、愛紗.蘇丹那(Ayesha Sultana)、修蒙.阿曼德(Shumon Ahmed)、穆斯塔法.扎曼(Mustafa Zaman)之外,還有多數知名(離散)南亞藝術家及一點歐美藝術家。提諾(Tino Sehgal)就用女童身體復刻了皮耶‧雨格(Pierre Huyghe)與菲利普·帕雷諾(Philippe Parreno)買下的動畫人物〈李安妮〉(Ann Lee),十一歲的孟國表演者用極標準的英文口音、精靈般的神情、出神入化的虛幻演出觸動觀眾,據說這是藝術家透過Skype跨海篩選200位英語學校學生的結果。

美籍藝術家琳達.班格絲(Lynda Benglis)的螢光雕塑裝置相當精彩;緬甸藝術家坡坡(Po Po)的〈VIP計畫〉則探索仰光與達卡兩個城市市民對「VIP」標誌的反應,映射出南亞根深蒂固的特權文化;巴基斯坦瓦卡斯.卡恩(Waqas Khan)在印度傳統wasli紙上的精密繪畫,呈現身體呼吸與宗教式虔誠共存的專注。

泰德美術館助理策展人Nada Raza首度館外策展作品《The Missing One》從1896年首部孟加拉文科幻同名小說的文脈出發,並以泰戈爾的水粉畫作品〈復生〉為視覺提示,把南亞藝術家編織入一場品味極佳的感性展覽。Iftikhar Dadi與Elizabeth Dadi的霓虹燈裝置作品〈魔毯〉將諸多宗教與賭博的符號融合於一,多重的諷刺中創造新的態度。Zihan Karim巨型眼球形投影裝置〈eye_1〉的細膩影像運動,抓住所有觀眾的步伐與感性。

DSC02206 copyFahd Burki, (left)Believer,2012. Acrylics and collage on paper. (middle)Saint, 2011. Acrylics on paper. (right) Night Walk, 2013. Screenprint on paper.

另一場同樣以南亞藝術家為選件範圍,卻極沈重的展覽《半結構檔案探勘》(Mining Warm Data),由戴安娜策劃,從「半結構檔案」的溫度指涉人體肉身(warm),輻射出大敘事之下的小個人及小群體情緒,展覽論述從奇特拉.甘娜許及瑪麗亞姆·甘尼(Chitra Ganesh and Mariam Ghani)以後911時代軍事機密有關的作品〈失踪指數〉(The Index of the Disappeared)出發,串聯南亞的諸多個人被迫害的藝術作品,展覽探討的地理範疇橫跨了斯里蘭卡、緬甸、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西藏、尼泊爾、孟加拉,議題跨越戰爭、反抗、性別、女性、鎮壓、剝削、生命⋯⋯令人難以負荷的重量,讓觀眾承受那千萬分之一受難者遭受的痛而近乎窒息。
DSC02156Amar Kanwar, The Torn First Pages, 3 short films, 2008. 
Chitra Ganesh and Mariam Ghani, The Index of the Disappeared. An ongoing porject since 2004.

其中麗達.阿卜杜勒(Lida Abdul)的行為錄像作品〈聽說〉(Speaking and Hearing)令人印象深刻,寂靜的電視影像中,她痛苦地張大嘴巴,舌上有一張在戰亂中被謀殺的親人照片,在隱含著欲望與痛苦中彷彿無聲地哭喊控訴。
麗達.阿卜杜勒(Lida Abdul)行為錄像作品「聽說」(Speaking and Hearing)1麗達.阿卜杜勒(Lida Abdul)的行為錄像作品〈聽說〉(Speaking and Hearing)裝置, 1999-2000

達卡藝術高峰會第二天,導演雙人組芮圖.薩琳(Ritu Sarin)及藤金.索那(Tenzing Sonam)作品〈遺言〉(The Last Words),被中國大使館官員接近威脅的不滿撤下,因為這組書信影像是關於自焚藏人的最後話語。由於孟加拉與中國經濟的依附關係緊密,誰都不敢扛下可能被撤展的風險,主辦單位與藝術家最後決定用白紙將作品遮蓋起來,更引來觀眾的好奇與媒體的關注。

一位中文尚不流利的孟加拉媒體工作者看上我的華人面孔,把中國媒體打來的電話拿給我,問說中國媒體想問什麼。電話那頭的男人說「你口音是台灣的吧」「對」「牆上的東西都拿掉了嗎?」「沒有,但都被白紙蓋住了。為什麼?」「只是幾張關於佛教起源的照片,沒事的」。事件傳開之後,從官員到媒體的謊言與權力,不禁令人毛骨悚然。
芮圖.薩琳(Ritu Sarin)及藤金.索那(Tenzing Sonam)作品〈遺言〉(The Last Words)攝影:Wasfia Nazreen 被中國大使館「和諧」的藏人書信左:芮圖.薩琳(Ritu Sarin)及藤金.索那(Tenzing Sonam)作品〈遺言〉(The Last Words)攝影:Wasfia Nazreen。右:被中國大使館「和諧」後的〈遺言〉。


同期在孟加拉藝廊舉辦中生代重要藝術家塔里.阿.瑪穆(Dhali Al Mamoon)「時間.巧合.歷史」展場同期在孟加拉藝廊(Bengal Gallary of Fine Art)舉辦中生代重要藝術家Dhali Al Mamoon個展《時間.巧合.歷史》展場一景



 本文研究由國藝會補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nkchan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